====== 巴林 ====== ===== 历史 ===== “巴林”,系蒙古语,为古代蒙古族部落的名称。为“要塞”、“哨所”、“军寨”之意。\\ 明代嘉靖年间,元太祖十八世孙苏巴海始创巴林部,属于喀尔喀万户内五鄂托克之一。明朝设置的泰宁、福佘、朵颜三卫(称兀良哈三卫)为北元所破后,巴林部兼并了泰宁卫。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巴林部脱离北元归附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后金在硕翁科尔地方,为已归附的蒙古诸部划定牧地,始终巴林部划定在今巴林左右二旗及林西县的地面上。清顺治五年(1648年)定名为巴林左、右翼旗。设札萨克衙门,会盟昭乌达。1947年建立巴林左、右翼旗人民政府,后更名为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此名沿用至今。\\ ===== 服饰 ===== ==== 巴林左旗 ==== 巴林左旗古称祖州,境内有一座祖山,由于辽高祖昭烈皇帝,辽曾祖庄敬皇帝生于此地和辽太祖葬于此地而得名。辽上京临潢府遗址、辽代的祖州、祖陵、南北二塔、前后召庙、石窟寺和洞山石窟等历史陈迹,形成浓重的辽文化氛围。\\ 赛汗罕山、索布山、野猪山、白音额尔山和白音罕山,如群星洒落,成为巴林左旗的名片;乌尔吉木伦河(史称乌尔图卓农河,汉译长狼河)、沙里河、碧流召河和干吉嘎河,如银链飞舞,给巴林左旗注入几许飘逸。\\ 春冬季,男子穿右衽立领长袍。富人用狐皮、狼皮、羊羔皮等珍贵皮张缝制,配以布、绸、缎衣面。贫者多穿白茬山羊皮袄。也有穿棉长袍者。外套坎肩,腰扎与袍色相异的腰带。腰带右侧挂刀。刀有鞘,鞘带筷筒,内插骨或银质筷子一双。右侧还挂火镰袋。左前侧挂装有鼻烟壶的裕链。\\ 夏秋季女子穿单布长袍、夹长袍,外套敖吉。冬季套袖很讲究,多是丝线绣花,锁金边。妇女喜穿长衫,通常老年妇女穿白布长袍,青、中年妇女穿旗袍,已婚女子穿鲜艳的长袍套敖吉。蒙古族旗袍系由满族旗袍改造而来,下摆瘦,开衩,均右衽,嵌对排扣,和满族旗袍相差无几。颜色多为粉红、深绿、浅黄或天蓝。\\ 一年四季男女几乎都穿手工缝制的布、皮靴子。皮靴有锐底翘尖式和平底圆头式两种,皆单脸高勒。男女布靴靴帮、靴勒均有花纹装饰,男靴多为卷云、蔓草、盘长等纳花图案。女靴多为丝锦绣花,纹样丰富多彩,富有民族风格。\\ 清代以后出现布靴、布鞋。布鞋有双脸绣花鞋和圆口绣花鞋两种。\\ {{ :8.2服饰-_修1_.png?400 |}} ===== 款式 ===== 查干沐伦河像一条悠长的彩带,飘落在碧绿的科尔沁草原,当它蜿蜒二百里汇入西拉沐伦河时,它岸边的群山簇拥着一个名叫大板的草原之城。\\ 追寻历史的踪迹,远远望去,遐迩闻名的古建筑群一荟福寺巍然屹立,古色古香再现了昔日的荣耀。清朝皇室为了巩固对巴林部的统治,先后把固伦淑慧和固伦荣宪公主下嫁到巴林。随着两位雍荣华贵的公主的到来,仿照北京式的庙宇宫殿一圆会寺和荟福寺,在草原上拔地而起。\\ 历史的脚步去也匆匆。大板以特有的神韵出现在21世纪。巍峨的南山为她梳妆;明净的查干沐伦河为她洗浴,使她出落成"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木"的时尚丽人。\\ 服饰款式大体与巴林左旗相同,袖瘦长,下摆瘦,开衩,腰带宽厚。清代,由于公主和公主的燕支(陪房)在此定居,旗内蒙古族服饰受满族影响较大。妇女头发盘结,插簪,耳上挂耳坠,穿短袖,宽肥,镶红边的长袍,外套敖吉。年轻女子梳辫发,发上饰有银环和珠玉珊瑚缨络。银环系坠,坠于额前及耳侧。冬季胳膊套有绣着花边的缎布里羊羔皮套袖,戴五彩飘带的缎面皮里绣花护耳(也称耳保),脚穿绣花靴。男子戴顶红缨出帽檐的圆筒帽,穿开衩蒙古袍,外面套短袖马褂,扎腰带。\\ 冬季探亲访友、赶庙会、过年节,男子一般戴獭皮、狐狸皮或羊羔皮圆筒帽,穿蓝缎子吊面羊羔皮袍或蓝色棉绸二毛剪茬皮袍,腰扎红、绿色丝绸腰带,内穿蓝缎面羊羔皮裤或黑布面夹裤,脚穿套毡袜和绣24朵云纹布靴或香牛皮靴。\\ 女子头扎红色丝绸头巾,穿红绿缎面筒袖羊羔皮袍或蓝色棉绸、疙瘩绸吊面二毛剪茬皮袍,袍内衬套绸布衣褂,外套领口、领根、前襟、袖口、下摆以库锦滚边,绦子镶边、绣花的坎肩,衣襟纽扣结翡翠、玛瑙、珊瑚、金银饰物。下身穿缎面夹裤,脚穿套毡袜绣花靴。其中姑娘着满绣花靴,靴帮绣有荷花、杏花、牡丹花或缠根盘绕各种图案,靴勒上绣云头、蝴蝶、蝙蝠及表示吉祥如意图案。\\ {{ :8.3款式-_修-裁分1_.png?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