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鲁特 ====== ===== 历史 ===== “扎鲁特”,系蒙古语,为“扎儿赤兀惕”的谐音,意为“仆人”。扎鲁特部是蒙古族部落之一。据史书记载:成吉思汗十五世孙达延汗之孙和尔朔哈萨尔的长子乌巴什号所部为扎鲁特部。原为兀良哈部的一支,成吉思汗家族仆人,故名扎儿赤兀惕氏,后演变为该部落名称。\\ 1628年扎鲁特部归顺后金。1648年,清朝政府设扎鲁特左、右翼旗,会盟于昭乌达盟。1946年,扎鲁特旗建立,隶属于昭乌达盟。1947年,扎鲁特旗划归哲里木盟。1949年,扎鲁特旗随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1969年划入吉林省,1979年复归为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部落现今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 ===== 服饰 ===== 大兴安岭在扎鲁特旗境内隆起的褶皱带,浅山起伏,别有一番景致。说它是山,主要是草原;说它是草原,又并非一马平川。山前景色美如画,山后景色比画美。站在山巅观赏独特的草原风光,梨树沟里,清澈的小溪缓急有致地流着,水击石上,清脆悦耳,犹如牧笛演奏的美妙乐曲。梨树沟,满沟长着野梨树、山杏树、山葡萄、山榆、椴树和桦树……绿色植物,给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古老山沟披上了美丽的新装。\\ 冬季,男子戴狐狸皮、羊皮制作的尖顶、平顶皮帽,春、秋季戴圆顶卷檐帽子、礼帽,夏季以布巾挡阳光;在帽顶缀红缎或丝线彩结,为帽尖饰物,女子用彩巾、方巾或长巾包头。姑娘梳单辫,已婚女子一般用红、绿绸包头巾盘头。\\ 男子身穿下摆肥大而不开衩,袖细长,襟下斜的蒙古袍,外穿在黑底上镶库锦窄边或大绒窄边的坎肩。集会、年节、婚礼及庙会,多穿白色服装,以示快乐和庄重。夏季,穿白衣者较多,颈围和襟边多用与衣服配色布料镶窄边,或掖双边脚。吊面羊羔皮衣和絮棉花袍。\\ 女子上穿棉袍或布衫,外套用黑、蓝、绿、粉紫、红色为底,上镶各种花样宽窄绦子,层层叠叠地掖脚缝制,最外边多用库锦包边的敖吉,并在敖吉面底部用七八种颜色的丝线绣山水画及牡丹、荷花、月季花、小鸟、彩蝶等图案。不论男女服饰都左右开衩。\\ 服装多用蓝、绿、紫、青色,间而以红、黄色调之,不分男女都扎用绫缎或茧绸制作的红、绿、蓝色腰带。男子腰带上佩带烟荷包、蒙古刀、筷子、火镰等。\\ 男子穿绣寿字、虬龙等图案的布靴,或用香牛皮或一般牛皮制作的皮靴。女子穿饰以彩绣或用花布贴蝴蝶、花卉、飞鸟花纹的马海靴子。\\ 手指戴银、金戒指。手腕戴手镯。女子戒指多镶嵌翡翠、珊瑚、玛瑙或白玉。手镯同为金、银质,上有各种花纹或镶珊瑚、松石来修饰。\\ {{ :5.2服饰-_修1_.png?400 |}} ===== 款式 ===== 女子头饰较多,以塔吐尔(额箍)最具代表性。头饰平时不戴,新娘拜天地、过年节、参加婚礼或回娘家时佩戴。还有穗子、珍珠、铃铛、香荷包等饰品。\\ 服饰四季有别。\\ 春季,男子戴羊羔皮帽,穿开衩蓝长袍,腰系红绸带,足蹬纳缝布靴。妇女用彩绸缠头,穿蓝、绿色开衩长袍,足蹬刺绣花纹布靴,不扎腰带。\\ 夏季,男子戴草帽或圆顶毡帽,穿蓝色或白色长衫。妇女用红头巾缠头,穿开衩绿色或蓝色长衫,在长衫外套穿敖吉。\\ 秋季,男女早晚都穿棉长袍,中午穿长衫。\\ 冬季,男子戴狐皮帽或用兽皮、毡子做成帽檐两端开口的圆筒帽,穿大绒镶边厚毛白茬皮袍,腰系红、绿色彩绸,穿套毡袜纳缝布靴。女子用红色丝巾包头,穿无吊面大绒镶边二剪茬毛皮袍或蓝布吊面皮袍。\\ {{ :5.3款式-_修1_.png?400 |}} ===== 特点 ===== === 塔吐尔 === 是蒙古诗“tatayur”的汉语音译,意为“额箍”。是用红珊瑚、松石、琥珀、宝石、玉石、珍珠串起来,配好大小间隔和颜色之后缝在布绦上,平行四五趟缝制后,戴在前额上。有时不仅戴1串,甚至两串或大小3 串。\\ === 古日本哈塔胡尔 === 是蒙古语“yurban qatquyur”的汉语音译意为“在结好的发髻上戴簪3只或5只,3只者横穿发髻1只,从前方向后方穿出发髻2只”。\\ ===塔本哈塔胡尔 === 是蒙古语“tabun qatquyur”的汉语音译慧为“在结好的发髻上戴簪3只或5只,5只者其中两只从发髻后方向前方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