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乌拉特

部落沿革

内蒙古西部的河套平原,在母亲河一黄河的哺育下,地肥水美,瓜果飘香,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阴山绵延,如脊挺拔,乌梁索海,芦花飘荡,鱼翔潜底,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放眼四空,绿野百里,牛羊成群,大漠旷远与水乡柔美融为一体,乌喇特服饰包括乌喇特三公旗的服饰。乌喇特部,原游牧在呼伦贝尔大草原。顺治6年(公元1649年),奉清世祖圣谕,乌喇特部所属由呼伦贝尔来到河套以北阴山脚下的水草丰美的草原,休养生息,繁衍子孙,一直驻牧至今。因此,乌喇特三公旗服饰的款式风格基本一致,不过在某些方面,东西或南北之间有所区别。

服饰

妇女头饰的额箍及后帘由同等大小的镂空圆银饰排列钉缀,银片镂雕佛教八吉样图案。在流苏上方有一近似菱形的额顶饰,其上嵌色彩鲜艳的珊瑚、松石头。两侧是由银珠、珊瑚、绿松石等串连的数条长流穗,达于腰际。冬季,男子顶部缀有绦疙瘩顶戴,帽檐小,帽耳较高的圆顶或尖顶皮帽,帽檐帽耳多为羊羔皮、狐皮或貂皮、水獭皮;帽耳根部有一条扁形带子,用作系帽,还有两条扁形飘带垂于帽后。夏季戴帽檐圆、后边开衩扁圆顶帽子,春秋季多戴陶尔其克帽或礼帽。男子喜穿领子高,较肥大,蓝色或棕色细3道绲边长袍。乌拉特前旗(并临河、磴口一带)男女袍下摆开衩,乌拉特后旗男女袍不开衩。领口,袖口边緣有花边点缀。女袍袖口缀绲边,男袍袖口多缀马蹄袖。系红、紫红色布或铡腰带,男子腰带右侧挂蒙古刀,参加礼仪庆典时,长袍外套用锦锻缝制,下摆3面开衩的坎肩或马褂。妇女以穿红、粉红、绿、紫、蔚监色较瘦小袍子,不扎腰带。老年人长泡要宽松、柔软,有1道或2道绲边。春夏秋冬都穿靴子,夏秋季多穿圆鼻3道脸香牛皮皮靴、喀尔喀靴或马靴。

特殊之处

绲边:是用与袍面颜色不同布料或绸子、库锦剪成细长条,专门在袍领和大襟边缘缝制一种圆棱边的缝纫工艺。乌拉特蒙古族袍子以细3道绲边为多见。

喀尔喀靴子:是对流行于漠北地区3道脸香牛皮皮靴的通称。分为圆鼻三道脸香牛皮皮靴和翘鼻三道脸香牛皮皮靴两种。其中翘鼻三道脸香牛皮皮靴,靴靿宽大,内套棉袜或毡袜,袜靿比靴靿高6厘米﹣10厘米,靴帮和靿子上缝制有花纹图案,靴内有衬皮或衬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