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喀
历史
“喀尔喀”,系蒙古语,为古代蒙古族部落的名称,初见于明代,以分布于喀尔喀河得名。
15世纪末叶,达延汗统一东部蒙古后,将漠南、漠北合并为6个万户,分为左右两翼。喀尔喀万户属左翼,分为十二部。内五部居喀尔喀河以东,巴图孟克封授第五子阿尔楚博罗特。达延汗死后,内五部逐渐南徙,清初编旗,属内扎萨克旗(即内蒙古);格埒森扎留居故地,仍号所部为喀尔喀,占据漠北地区(即外蒙古)。1921年至1933年期间,因受蒙古大革命的影响,原外七部喀尔喀的部分贵族和上层喇嘛害怕革命,胁迫其部众牧民迁居,分几批移居阿拉善盟境内,至今仍居住在额济纳旗、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北部地区境内。
服饰
男子长袍,立领,可有小对襟,右祍弧形大襟,大马蹄袖,宽下摆,无开衩。袍服周边及领口镶库锦缎边。面料以绸、缎、棉布和动物皮毛为主,颜色多为藏蓝色、黑色和蓝色。腰带以绸类和布料为面料,颜色多为天蓝色、翠绿色、橙黄色和桔红色。
款式
女子坎肩,长坎肩,弧形立领或圆形凹领,对襟,前后开衩,坎肩周边镶库锦缎或彩绦边,腋下有孛勒挂套,腰部为分割结构,腰部抽褶,两侧有腰贴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