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虎

历史

“巴尔虎”为古代蒙古族部落的名称,被称为“林中百姓”,原本是生活在森林当中的狩猎民族。
公元前四世纪,巴尔虎部落的首领巴尔虎岱巴特尔带领着他的部落来到了贝加尔湖畔,驻牧地在贝加尔湖以东巴尔古津河一带,巴尔虎是根据巴尔虎部落的远祖巴尔虎岱巴特尔的名字命名的。
明末清初,部分巴尔虎蒙古人已南迁到内、外蒙古交界处,隶属于外蒙喀尔喀部。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巴尔虎蒙古随喀尔喀部蒙古南下附清。1732年从布特哈地区迁到呼伦贝尔草原的称为“新巴尔虎”。巴尔虎部落现今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和新巴尔虎右旗。

服饰

陈巴尔虎:
大兴安岭的西部末端,地势平坦辽阔,牧草茂盛,湖泉星罗棋布,大小河流纵横交错,这就是美丽富庶的陈巴尔虎旗。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晚期,这里曾是呼伦贝尔的古老人类—扎赉诺尔人繁衍生息的地方。
男女头戴帽檐稍鼓起,帽后垂缘,用两带系于颌下的各色扁帽。冬季多戴尖顶大耳羊皮帽。妇女戴帽顶缀以朱缨,帽之前缀以银佛的冠,或戴圆形绸面帽,或用红、绿绸缠头。
男女以穿右衽交领,女子腰间打作细褶、略拖地的肥大长袍为主。男士长袍,宽花边,开衩。女子长袍领高袖长,肥大下端开衩,长至膝下。衣料初以毛、革,后以棉布、丝锦、丝绸等制作。喜红、紫、绿等颜色。
男女多穿靴底薄,靴头稍尖,配有衬毡的皮靴。
新巴尔虎:
哈拉哈河从阿穆古郎镇南流入贝尔湖,乌尔逊河从镇西向北蜿蜒流入呼伦湖。1925年,额尔和木巴图任新巴尔虎左旗总管时期,选定了阿穆古郎为旗所在地。因为这里比四周围高,因此被称为阿穆古郎。
阿穆古郎,地势较高,水源充沛,清泉长流。甘洌的泉水不但能作饮料,而且能治疗腰腿疼、肠胃病等许多病症。当地人把泉水叫做“阿穆古郎阿日杉amyüleng arsivan“,其意是∶带来康乐的泉水。
新巴尔虎右旗政府所在地——阿拉坦额莫勒镇,就座落在辽阔的巴尔虎草原西部,静的克鲁伦河北岸。
阿拉坦额莫勒,是蒙古语“altan emegel”的汉语音译,其意为”金马鞍“。阿拉坦额莫勒这个相传已久的地名,据说与元太祖成吉思汗早年在克鲁伦河流域的征战有关。
新巴尔虎男子夏天戴呢、布单帽,有的男子夏天头缠长巾。妇女左右分发,两条发辫下垂,上以两三米长的白色或浅蓝色绸、缎类长巾缠头。冬天的各式皮帽男女通用。
新巴尔虎的蒙古人穿用绸、缎、绢、棉布等做成的蒙古袍。男袍颜色多为深蓝、浅蓝、赭红色。女袍以红、绿色为多。那长3米~5 米,宽1米,颜色多为黄、蓝、绿、紫色的腰带也别具一格。
新巴尔虎蒙古人夏季穿黑色长筒皮靴,在家常穿普通布鞋、胶鞋。冬季男女老幼穿俗称“毡疙瘩”的毡靴。

款式

男子坎肩:短坎肩,短而肥,立领,1—2cm高小对襟,右祍弧形大襟,左右开衩或不开衩,坎肩周边及领口镶绸缎边。
女子坎肩:长坎肩,圆形凹领,对襟,上身紧,宽下摆,前后开衩。坎肩周边镶库锦缎边。钉五道扣子。袖窿下有孛勒挂套。腰部有分割结构,腰接口处有褶,两侧有腰贴装饰。

特点

当年成吉思汗为统一蒙古诸部,曾经往来征战于克鲁伦河下游一带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有一次,在渡克鲁伦河时,马鞍子被河水冲掉了,士兵们沿河寻找,在今阿拉坦额莫勒镇西5公里处状如马鞍形的一座小山下,找到了马鞍子。这样一来,此地便被称为“阿拉坦额莫勒”了。
1982年,在阿拉坦额莫勒镇北,出土了一枚七百多年前的元代古印。上有“东路蒙古侍卫亲军佰户”和“中书礼部至元五年四月日造”等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