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牛特

历史

“翁牛特”,系蒙古语,为古代蒙古族部落的名称。“翁牛特”意为“神圣的山”,原部族信奉山神由此得名。
据《蒙古游牧记》记载:元太祖同母第三弟诺楚因,其后裔蒙克察罕诺颜,有二子,长子巴彦岱青洪果尔诺颜,号所部曰翁牛特。另外,别勒古台的后裔有一部分驻牧在大兴安岭以东。根据蒙古文献记载,他们所领导的部落成为翁牛特。
翁牛特与阿鲁科尔沁、四子部、茂明安、乌喇特、阿巴嘎、阿巴哈纳尔等部统称为阿禄(阿鲁)蒙古,驻牧于呼伦贝尔地区。明代迁至内蒙古锡林郭勒和赤峰一带。
新中国成立后,翁牛特左翼旗更名为翁牛特旗,其名称沿用至今,由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所辖。

服饰

翁牛特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既有年代久远的上窑古人类穴居遗址,元代蓟国公张应瑞墓地,辽代永州城遗址,又有康熙乾隆年间建造的古建筑群梵宗寺;出土于赛沁他拉象征着红山文化的玉龙,将中华古文明史向前追溯了一千五百余年,被我国史学界称之为“天下第一龙”,在解放营子乡出土的陶凤杯之凤造型被考古界确认为“中华第一凤”。翁牛特旗因此享有“玉龙之乡”、“龙凤之乡”的美誉。
无论男女老幼,皆爱穿右斜襟、嵌对扣或排扣,以金银丝或刺绣镶边长袍。
男服长袍外套马褂,束腰带。外出探亲或参加庆典活动,多以成幅绸缎束腰,颜色与长袍相异,两端对称掖于后背作穗,中掖一条两端绣“己”字的白布手巾。嗜烟的年轻人,多把精制烟荷包、烟袋掖在腰部左侧,右侧掖忽图嘎、合特。
妇女喜穿粉红、深绿、浅绿或天蓝色长袍,常年均在袍外套穿琵琶坎肩并束腰带。冬季,套袖上以丝线绣花,锁金边。男女均穿长靴。
已婚女子头戴塔吐尔,耳垂穿孔,多数戴耳坠。在外衣衣襟、纽扣上别挂各种翡翠、玛瑙或金银胸饰。姑娘不分发,梳独辫垂于脑后,上系小型饰物。一般不戴耳坠。戒指只戴在无名指或小指上,忌戴于中指。手镯只在右腕戴一只。

款式

女子坎肩:长坎肩,弧形立领或圆形凹领,领座与衣襟相连接,右祍弧形大襟,长过膝,长度比长袍短15~20cm左右,左右开衩至腰。坎肩周边及领口镶2~3cm宽窟锦缎边,其内侧绣制花卉图案,并压宽花边装饰。开衩上端缝制云头纹库锦缎,其上绣制花卉图案。通身绣制花卉、蝴蝶等图案。

特点

忽图嘎是蒙古语“qituy-a”的汉语音译,意为“蒙古刀”。刀鞘 用 银 或 黄、白铜镌刻花纹图案,拴有金、银锁链,并备有筷筒。
合特是蒙古语“kete”的汉语音译,意为“火镰”。
塔吐尔是蒙古语“tatayur”的汉语音译,意为“额箍”。翁牛特额箍是指已婚女子盘发高髻,以扁簪横插发根,并用珊瑚、玛瑙、玉珠等连缀成串,盘扎头上,外用丝绸缠裹的一种头饰。